潮涌泉州湾沐浴在新世纪和煦的阳光下,古城泉州焕发出无比昂扬的生机与活力。泉州旧时别称“鲤城”,据说整个城市的形状像一条在潮头跳跃翻腾的鲤鱼。今天,随着经济的腾飞,泉州城不断拓展,从高处眺望,只见现代化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已经分小出鲤鱼的头和尾。这里自古民风淳朴,宋代朱熹曾称赞泉州“满街都是圣人”。从今天泉州人那彬彬有礼的举止和婉转动听的闽南话中,似乎还透着古典的韵味。初次来到泉州,记者欣喜地看到,珍视传统的泉州人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境界。闽南人生生不息的爱国、爱乡之情,正如潮水一般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激荡、升腾。爱国主义是不变的主题今天的泉州已由一个古老的海滨小城,迅速成为初具规模的闽南经济重镇,这个城市正弥漫着日渐浓郁的现代气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泉州人为什么会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持续深入地搞下去呢?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树。谈话从泉州人的教育观念说起。多年来,经济上富裕的泉州人没有忘记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他们对教育、特别是对培养年轻一代十分重视。然而,在人们普遍重视教育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当地一所新落成的中学,在校园里树起一尊孔子像。这样做本无可厚非。可在孔子像的旁边,一块刻着“学而优则仕”的标语牌却显得十分刺眼。虽然经过教育局指正,这所学校将标语牌换成了“学海无涯”字样,但郑局长却久久不能平静。他由这件事想到很多。诚然,泉州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注重传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然而,传统文化是否可以不加甄别地拿来?我们的教育是否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同样值得忧虑的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的兴盛,一些企业化行为和商品交易思想冲击着我们的教育,也影响着老师和学生们的言行。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们该拿什么来教育年轻一代?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一直在郑局长的脑海中盘旋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使他深知德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教育不能偏离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不能动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培养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对其精神境界的培养。精神境界的差异,将决定一个人日后发展的差异。”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时代,面临教育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泉州人始终把德育放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同时坚定不移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不变的主题。这不仅是对教育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也是德育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泉州独特的文化背景下,泉州人注重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引导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泉州人把这一目标加以具体化,立足于培养新一代泉州人的精神。正如郑局长所言:“千百年来,泉州人身上一直传递着一种自信、自立、自强、奋斗不息、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地体现为‘爱拼才会赢’。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帮助我们的孩子树立这样一种精神。这不仅是发展当地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爱拼才会赢》是泉州人最爱唱的一首歌曲,“爱拼才会赢”的泉州人,创造了并正在创造着灿烂的文化。让年轻一代从了解这一切开始,引导他们热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人物风情,做一个自信、自豪的泉州人。这实际上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真切的体现。让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体验真挚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泉州人没有停留在口头说教上,他们用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形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闽南独特的自然文化相结合,使学生时刻处在浓郁的德育氛围中。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利用这样一笔资源,在目常的道德养成教育以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