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课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儒家思想的变与不变一、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时代的变与不变•“明清之际,中国逐渐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处在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思想与新的价值观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岳麓书社历史教参复习探究一: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清之际旧现状新气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主体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明亡清兴人民起义风起云涌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君主专制加强、政治腐败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空谈心性的理学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思想的变与不变顾炎武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李贽明末清初明代晚期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羲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李贽视角一:出生地二、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请思考:大家发现这些进步思想家在出生地上有没有共性的地方?为何北方没有?•一方面:南方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思想较自由活跃;另一方面:清入关后,明朝后裔一般都逃到南方继续抗清,而这些进步思想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忠于明朝,不与清廷合作,对明亡进行反思。(一)李贽的离经叛道(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视角二:思想家的主张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权威反对传统伦理道德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观点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批判君主专制鼓吹民主(民主启蒙色彩)思想呼吁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倡导工商皆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根本认识理在气中考察事物得出认识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视角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思想上:批判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视角四: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结合主张)•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著名历史学家臧嵘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中国儒学史》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国儒学史》“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天下之大害”——黄宗羲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王夫之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坚持抗清斗争,不做贰臣。批判发展继承视角四: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君主专制宋明理学重农抑商民主观念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民本思想传统道德积极入世变不变三、一度活跃的进步思潮——影响的变与不变视角一:进步性的表现材料一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梁启超进步性局限性为儒学注入活力冲击了君主专制给后世民众启迪未能形成主流思想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未能使中国实现转型,影响有限(材料见导学案)变不变•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