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摘要: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毕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段,他是实现教育效率和效果的捷径。自主学习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主体责任意识,从了解自主学习培养所需要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着手,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完美蜕变,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关键字:主体责任意识、自主学习、自学学习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历了千百年来的教育文化积淀和不断的创新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责任人,计划、监督、调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学校范围内的自主学习是狭义的定义,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独立的、能动的、有选择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学习能力的目的。它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责任人,进行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意识,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唤醒学生压抑、潜在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新一代人才。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受到外部客观条件和内部主观认识的制约。外部客观条件指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的满足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环境,包括学习资源、活动方式、学习方法、条件等硬件设施。内部主观认识包括教育机制、社会、教育者和学习者本生对自主学习的意愿和态度。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状况和认知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所处的外部学习环境是相对自由的,对学习材料、学习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也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因此,自主学习课堂的客观条件包括为学生提供可选择性的学习材料、空间、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条件。自主学习,又称之为个别化学习,是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的学习活动,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度,统一化的教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要创建自主学习课堂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删减和增添,设计自主学习材料。材料的选择和设计要以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为准则,吸收课外读物、电视电影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精华内容,并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阅览室的丰富资源,服务于自主学习。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应拘泥于特定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技能要求,可以带领学生去课堂外进行自主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自由探讨学习内容,采用自学、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需要的网络操作和社会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深化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认识涉及教育机制、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因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批判和颠覆,它的实现需要得到国家教育机制、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和认可。一线教师需要得到放权,真正地、大胆地去打破陈规,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其中,教师和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接受是自主学习实施的先决条件。在传统的接受性、灌输性教学中,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复述和操练知识内容,毫无创新可言。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单纯地以完成作业或达到老师的标准为目标,缺乏自己的认知和判断,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不能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学生容易把学习成果好坏的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而不是自己本身的学习,逐渐把自己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心推诿给他人,从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学习主体责任心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