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新集中学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酸醋挥发B.菜刀生锈C.开水沸腾D.黄瓜榨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酸醋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开水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黄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3分)“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氟元素解答:解:加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氟元素,所以本题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中含有的成分方面的问题3.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A.燃煤发电B.燃放烟花爆竹C.焚烧垃圾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根据PM2.5的来源进行分析判断所采取的做法是否合理.解答:解:A、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C、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选项错误.D、太阳能是清洁的能源,使用太阳能燃烧器,能减少PM2.5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量能对PM2.5的治理起作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运用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体积不变分析.B、运用分子不断运动分析.C、运用分子间有间隙,混合后液体体积往往略小于混合前两种物质体积的和分析.D、运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析.解答:解:A、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