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季红霞2015.5.13.《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学习目标: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2、科学探究:(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g佥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3、情感态度:(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教学难点: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教学准备: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易拉罐、橡皮筋、小重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上节课里我们讲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实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1、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边做游戏边思考。学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师:在搓手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到手里慢慢有点热,其实是由我们体内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量的转换。(板书课题:能量的转换)2、认识能量的转换。出示3幅图片(放映幻灯10)我们已经知道能量有很多种形式,你们知道这三幅图中能量有没有发生转换?是怎样转换的?学生观察描述。师:能量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了另一种形式。吹风车,动能转换为风能。拔河,化学能转换为动能。电灯,电能转换为光能与热能。设计意图: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再通过搓手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常转换,能量的转换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本课重难点突破做好铺垫。二、亲手实验,感知能量转换过程(本实验是演示实验,没要求学生自己做,教师请一位学生配合老师做)1、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看能量是如何转换的。(1)同学们四人分为一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2)在小烧杯倒入适当凉水并测好水温。然后固定花生米,点燃花生米加热水,对比加热前后水温的变化。(3)汇报并讨论,水温有什么变化?能量是如何转换的?(4)组织学生描述能量的转换过程:划着一根火柴,人体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了光能和热能。、(5)师生共同完成能量转换过程的描述※实验步骤操作何要点:(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3)用火柴(打火机)小心地点燃花生米。(4)加热水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5)实验总结结合以上实验现象,描述能量是如何转换的。整理器材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注意不要烫到手。设计意图: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真正的科学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处于一个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与刺激的环境中时,才能更好地建构自己有价值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