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军训育人功能透视摘要开展学生军训,不仅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学生军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对中小学生开展军训,应通过强化认识、安排内容、探索形式、完善体制,发挥军训的育人功能。关键词军训;育人功能;德育作者简介邹强,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教授道德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1],笔者以为学生军训活动是丰富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内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益举措。通过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可以使学生提高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磨练意志品质,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学生军训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功能。但由于中小学生军训存在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化、管理与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军训德育功能的发挥。如何有效开发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军训的育人价值,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一、学生军训育人功能缺失的现象分析(一)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淡化中小学生军训既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德育培养目标,培育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与需要。但在中小学生军训实施过程中,军训偏重于军训技能训练,轻视军训育人功能的倾向比较突出,极大削弱了军训的德育功能。目前不少中小学比较重视军训,军训规范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军训形式上,譬如统一服装、统一食宿、全封闭军事化管理,但在军训的内容与方式上,却存在内容安排不够科学,多以军姿、步伐和方队练习为主,而体现国防观念、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方面的内容明显不足,而且在方式上也较为单一,军训的育人价值与功能显然没有得到很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好体现。(二)学生军训的实践魅力弱化学生军训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目前,在不少中小学校都开设有军训课程,但军训活动并没有很好发挥其应有作用与功能。一项关于“中小学生有无必要军训”的网络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军训主要内容仍以“站军姿、齐步走和队列”为主,这些多年不改的项目被社会上戏称为军训“老三样”。[2]更值得反思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军训的模式多借用高校学生军训的模式,而反映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军训内容与形式不多,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军训对中小学生的吸引力,军训给中小学生的感受似乎除了身体的负累外,精神的洗礼、习惯的养成、行为的塑造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三)学生军训的育人合力分化品德发展的规律表明,中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作用和影响于学生的发展。中小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既需要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的作用,也需要借助校外的教育力量与教育资源来发挥育人作用。学生军训,作为落实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途径,就是一种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开展的重要而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要有效达成军训的育人任务与功能,就需要学校全面统筹学校、承训部队、军训基地等三方教育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军训育人合力,共同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但现有的中小学生军训活动,在实施环节上存在职责关系不清、组织协调复杂、工作关系不畅等问题,侧重以“军”为主,忽视了学校在军训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分化了军训的育人合力。二、学生军训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分析(一)对军训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军训的价值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基础,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更核心的价值在于育德,即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等。自1985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学生军训工作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