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造贫困地区良好发展环境提高区域竞争能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区域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招商兴业、引资竞争、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的先决条件。本文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全方位查找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中的诸多问题以及症结所在,并提出建设良好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抛砖引玉。1影响贫困地区发展环境的问题及原因透析1.1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1民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贫困地区民众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敢闯敢冒的意识不足。部分市民城市主人意识不够强烈,不能自觉维护城市形象。市民素质觉悟、思想观念有待大力提升。封闭保守、过度人情化的小市民心态,导致社会交往一味依赖人情关系,法律意识淡薄。市民遇到麻烦的时候,寻求法律救助被置于最末位置。部分机关公务人员浮躁之风盛行。1.1.2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质量不高,推诿扯皮、缺位、错位现象严重,服务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在某些职能部门十分突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公开、公正、公平是企业希望政府部门要改善的突出问题。一些单位的收费项目弹性较大,一般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赋予的收费任务,职能部门甚至下属科室以完成任务的多少按照比例返还留存,往往成为各自的小金库,甚至个别人腐败的温床。1.1.3公共服务组织监管有待加强政府事业垄断性公共服务组织、新兴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大多与原有行政部门没有完全脱钩,缺乏严密的监控手段,导致其收费不透明,且居高不下。新闻媒体不能主动加强同我市企业的联络,加强宣传并深度报道,新闻搭车、变相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1.1.4部分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水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较低部分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能做到严格依法行政,不能很好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不能做到保护救助弱势群体的政府职责,执法的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度,普通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抢夺、吃拿、卡要、欺软怕硬等现象时有存在。部分行政职能部门信息不完全公开,公众知情权得不到保证,导致审批收费混乱、弹性大,缺乏严格的监控机制,影响极坏,激化了干群矛盾,严重败坏了政府形象,也恶化了区域发展环境。1.1.5各类经济主体待遇不均等有些政府对区域内个别大企业,提供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但对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个体工商户,优惠扶持措施不到位。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为各类不同经济主体提供公平合理、一视同仁的企业发展环境,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平等竞争的法则。1.1.6城乡区域环境规划建设理念有待更新贫困地区城乡规划严重滞后于建设,造成各种物质文化遗存、建筑、树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毁,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区域规划建设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导致区域环境“克隆”现象严重,代表区域环境的重要元素不突出或逐渐消失。部分工业企业存在严重的“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甚至“只破坏、不治理”行为,恶化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环境。降污、节能、减排问题依然突出,大力倡导循环经济,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迫在眉睫。1.1.7“公路罚款”现象严重根据调查组走访了解及绝大多数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反映,交警、公路交通等执法部门,在主干道上设卡收费,不仅不利于过往境内货物车辆的通行,就连本地所属企业的货物车辆进出都要付出高昂的经费、时间成本。有损贫困地区整体形象,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也阻挠了各类经济主体的持续发展。1.2贫困地区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原因透析1.2.1不合理的财政体制导致乱收费(罚款)是环境恶化的经济根源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相关财政职能和相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未及时跟上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导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致地区间财政收入差距过大,地方财政收人与财政支出不配套问题广泛存在,在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严重的财政收不抵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