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题::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格局的演变一、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1918年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战争性质: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转折)、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大战影响:时间长;卷入国家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杀伤力强的武器使用(飞机、坦克、毒气);大量人员伤亡(3000多万)经济严重破坏(3400多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6)二战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以美、英盟军为主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二、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三、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四、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专题启示: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2.国际经济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3.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