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细节VIP免费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细节_第1页
1/2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细节_第2页
2/2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细节课堂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完成。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交流。对于学生的数学语言,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主要是课堂上的语言传授,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自身语言的严谨、严密,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在严密自身的数学语言。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哪些语言细节,本人认为应关注以下几点:细节一、语言要规范化、准确化、科学化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严密性,每个概念,每个定理都有确切的含义和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语言务必要清楚、规范、准确、全面,当中的一些“大概”、“也许”、“差不多”之类的模糊性语言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和运用定理,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有许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备课的疏忽或是对数学概念理解的肤浅,以致在表述和运用概念、定理时,忽视了一些关键字、词或一些限制性的条件,造成了概念、定理的不完整、不严密的错误。例如:“平移图形”说成了“移动图形”;在“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的概念中,将“围成”说成了“组成”。有的教师只顾为了简化语言,歪曲了其本意,如算术中的“除以”简成“除”;在运算中经常把“因数”叫做“被乘数、乘数”;“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遗漏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前提条件等等。数学语言是严谨的,具有高度的严密性,无论是概念、公理、定理还是性质,当中的一些关键词是它们的灵魂,教师不可因为方便而忽视了句中的关键词,教学时要把其讲清楚,讲透彻,讲完整。这都将是学生理解概念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屏障。细节二、语言要简洁化、精练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的模仿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简明、精练,不要有过多的重复性语言,少说废话,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但有的教师语言习惯却不令人满意,对某一个问题的解释太过于繁琐,误认为解释得越详细越好,经常会反反复复的强调、分析,并未抓住其本质,反而会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反感心理。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出现一些生活中的口头禅,成为了学生课下的话题。比如:有的数学教师在授课时都少不了以“啊”来引话,每句话前都带“啊”字,这使得学生由于“啊”的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气氛。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常用的用语,如“那……那么”,“对不对”,“听懂了没”,甚至是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语言,也能用“所以”连接起来。有的教师也是为了方便,直接用“这个”或“那个”代替了某个定理或某个图形,如“这个三角形与那个三角形相似,所以这两个三角形也相似,那么这两个角也相等……”这么做容易混乱,使学生在理解上增加了困难,听得一塌糊涂,知识也就无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避免课堂中带入生活中的口语,力求正确地通过简洁、精练的数学语言传授数学思想及知识。细节三、语言要生动化、形象化数学这门课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学生难于理解并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增强讲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繁琐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使数学课堂充满魅力。1譬如,在教“一百万有多大”时,让学生估计自己100万步的长度,或估计100有的教师还把“方程”比喻成“天平”;把“扇形”近似看成“三角形”,将扁形的面积公式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记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数学课堂上的语言细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