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3合同段起于长乐市松下镇大祉村,终接拟建的福州至平潭铁路的公铁合建特大桥,起点桩号为K19+900,终点桩号为K22+590.510,路线全长2.691km。主要包括榕岭大桥1座(292m)、大祉大桥1座(135.5m)、路基531m、东林大桥(307m)以及松下跨海特大桥1座(右幅:1425m、左幅:1279m),其中松下跨海特大桥是CPA3合同段中重要的控制性工程。1.1项目特点全桥左幅共计21个墩,右幅24个墩,墩高35~45m,全部为水上高空作业,资源投人多、安全风险大、现场施工作业面和交叉施工多,受上部移动模架施工顺序影响,需保证下部及基础严格按工期节点完成,对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1.2项目难点(1)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质条件复杂,浅礁、暗滩多。通过对大桥区域低潮位进行的现场勘查情况,发现桥址范围内1〜4#墩海床面有大量裸露的礁石,呈不规则状态,根据地勘资料显示,18~24#墩海床基本无覆盖层,将给项目的栈桥、平台搭设以及桩基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2)施工气候条件复杂,有效作业天数有限,工期压力大。施工区域为福建省强风区之一,7~9月多台风,10月至次年四月多大风,据福建省气候中心统计,施工海域全年&6级风天数约313d,;&8级风天数约125d。经过前期与在建的福平高速铁路项目人员沟通得知,2014年9月至次年2月有效作业天数不超过80d。大桥合同工期为3年,按照有效作业时间计算,工期十分紧张,不容半点停滞。(3)线路起伏大,地形陡峭,交叉作业多。大祉大桥及榕岭大桥分别跨越现有县道及201省道,其中大祉大桥0#、1#墩基础位于裂隙发育的岩质陡坡上,坡度达到75°以上,坡顶距现有•106•第7期(总第207期)监理与管理■县道垂直高度达到30m;另外,在大祉大桥及跨海大桥之间有约640m长的高填方路基,不仅最高填筑高度达45m,而且将隔断现有唯一村道,上述情况是造成沿线路修筑便道的两大难题。松下跨海大桥0#台与1#墩之间在低潮位时可露出礁石,受0#台附近地质限制(桥台设置在约40m高,自然坡度为85°的悬崖位置),移动模架拼装、就位难度加大。(4)“工”字型承台,增加工期风险。跨海大桥承台自3#墩后设计采用“工”字型构造,即左右幅承台施工需等到桩基全部完成后方可进行承台施工,由于桩基施工的不可控制性,无形加大了工期风险;此外,在承台围堰的形式和构造上存在增加材料投入、周转材料占用时间长、增加资金压力的风险。(5)施工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大。榕岭大桥紧邻201省道及两侧民房,大祉大桥紧邻县道,需跨越约30m高陡坡,桥梁基础施工需采用人工挖孔或爆破等方式,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此外,后期的跨线T梁架设、水中现浇箱梁支架和栈桥搭设施工,水下承台围堰、高墩滑模及箱梁移动模架施工,将给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6)混凝土现浇箱梁及支架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松下跨海大桥0#台地势陡峭、梁底距地面高度约32m,设计建议0#~1#墩边跨采用现浇支架浇筑箱梁,支架搭设区域受暗礁、大风、涨落潮影响,不仅高度大、荷载大,而且施工难、风险高、用钢量大、工期长。(7)松下跨海大桥墩柱采用空心薄壁墩结构,墩高最高可达45m,考虑以往项目通常会设置一至两道横隔梁结构,此处设计单位并未设计,为防止墩柱施工出现裂缝及扭转,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及质量,对墩柱施工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8)协调涉及的面广,除业主、设计、监理、检测、地方关系外,还涉及到航道、海事、水利、渔政、国土、林业等多部门的协调工作。(9)施工区域环保要求高,水上桩基施工泥浆及钻渣需全部外运至指定弃土点,外运量大。1.3项目难点对策措施(1)针对海床面裸露的礁石,1~4#墩及引道部分栈桥及平台施工采用扩大基础法施工;18~24#墩海床基本无覆盖层,栈桥及平台搭设采用锚桩施工;针对以上区域的桩基施工,采用筒形锤进行礁石裸岩处理施工。(2)及时收集好此区域的相关资料,施工期间做好天气气候条件的记录,参考在建福平铁路项目的工作经验,同时做好自身项目安全工作的把控,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进行施工作业,施工期间定期与施工节点工期计划比对,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偏。(3)利用大祉村和风电站已有的道路,在大祉村后山山脚处另外开辟一条通往跨海桥的主便道,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