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一、说教材二、说课标三、说学法四、说教法五、说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在这一课时中,我会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二、说课标重点难点重点: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三、说学法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生分析学法在教学本课时,我将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学习,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践创新的思维习惯。四、说教法谈话法讲解法表演法五、说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研读对话演读入境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抒发感情、升华情感(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2、研悟第二次对话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三)、研读对话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F、分角色朗读3、研悟第三次对话青蛙笑了,说:“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