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中学教案2013年09月24日4周星期2课题电流和电路(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动手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能力目标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总结归纳出规律。情感目标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教学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主要教法互动启发式、多媒体,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电池、小灯泡、小开关、导线等若干。教学过程【问题1】分析P100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3、电路图: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练习2】P105。3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4、电路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