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用b2-4ac大于、等于0、小于0判别ax2+bx+c=0(a≠0)的根的情况及其运用.二、教学内容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一节,从定理的推导到应用都比较简单。但是它在整个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根据它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又可以为今后研究不等式,二次三项式,二次函数,二次曲线等奠定基础,并且用它可以解决许多其它综合性问题。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的简洁美。2、重难点关键重点: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b2-4ac<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难点与关键:从具体题目来推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b2-4ac的情况与根的情况的关系.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并对b2-4ac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b2-4ac的作用,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与总结。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学生对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感悟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的产生的过程;2、能运用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2、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四、教学策略: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设计,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体验获取知识过程的时间,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五、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1)2x2-3x=0(2)3x2-2x+1=0(3)4x2+x+1=0老师点评,(三位同学到黑板上作)老师只要点评(1)b2-4ac=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2)b2-4ac=12-12=0,有两个相等的实根;(3)b2-4ac=│-4×4×1│=<0,方程没有实根二、探索新知从前面的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知道b2-4ac>0(<0,=0)与根的情况,现在我们从求根公式的角度来分析:求根公式:x=,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x1=≠x2=,即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0,所以x1=x2=,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b2-4ac<0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没有实数解.因此,(结论)(1)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即x1=,x2=.(2)当b-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实数根即x1=x2=.(3)当b2-4ac<0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例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1)16x2+8x=-3(2)9x2+6x+1=0(3)2x2-9x+8=0(4)x2-7x-18=0分析:不解方程,判定根的情况,只需用b2-4ac<0的值大于0、小于0、等于0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1)原方程化为16x2+8x+3=0这里a=16,b=8,c=3,b2-4ac=64-4×16×3=-128<0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2)a=9,b=6,c=1,b2-4ac=36-36=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a=2,b=-9,c=8b2-4ac=(-9)2-4×2×8=81-64=17>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4)a=1,b=-7,c=-18b2-4ac=(-7)2-4×1×(-18)=12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三、巩固练习不解方程判定下列方程根的情况:(1)x2+10x+26=0(2)x2-x-=0(3)3x2+6x-5=0(4)4x2-x+=0(5)x2-x-=0(6)4x2-6x=0(7)x(2x-4)=5-8x四、应用拓展例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2ax+a+1=0没有实数解,求ax+3>0的解集(用含a的式子表示).分析:要求ax+3>0的解集,就是求ax>-3的解集,那么就转化为要判定a的值是正、负或0.因为一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