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发挥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应该做好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在小学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基础德育教育,它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作用小学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教育不可替代,很多知识都是在小学打下的基础,很多学习习惯也是在小学养成。所以,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小學思想品德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有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德好,能使一个人更积极乐观的看待事情,能更好与人相处,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为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正确引导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了解和观察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二、寄情于理,循循诱导第一,小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少,对事情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有时候难免会受到外界错误的影响,所以说让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看法,这显然不合适,对小学生来说也极为不公平,他们还不懂。小学生就是一棵小树苗,你怎么浇灌,他就会成长为什么形状,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讲道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他们还没有办法明辨是非,所以教师可以讲道理换为讲故事这种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或者是看一些激励人心的榜样的事例,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陶冶,为以后做个高尚的人打下基础。第二,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学生主体。任何教育都不要脱离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情感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应只是单纯的把思想品德大面上的知识教授出来,关键还是应该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明白了,否则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就失去了其意义。另外,在学生对所遇问题产生质疑时候,不要打断或者压制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要勇敢提问的精神,这也是正确的思想品德所倡导的,然后,要耐心与学生分析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获得认可的同时切实提高其思想品德的水平。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探究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三、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良好行为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在日常的小细节中以自我做榜样,教师也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作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更可以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动画片或者电影中的正义化身,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小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