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列宁(一)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史实。2.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重点:列宁领导十月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史实。2.难点:列宁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对其评价。知识点一创建布尔什维克1.走上革命道路(1)在喀山大学学习时,列宁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同学,开始了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被反动政府流放。(2)流放结束后,开始研究《资本论》,加入喀山马克思主义小组。2.创建无产阶级政党(1)条件(2)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思想体系称之为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知识点二流亡生活1.坚持斗争实践(1)1905年革命爆发后,列宁及时了解国内情况,指导各地党组织的工作;11月回到彼得格勒直接指挥革命斗争。(2)1912年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建立起独立的布尔什维克党,并出版《真理报》。(3)一战爆发后,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2.进行理论研究(1)1905年7月写成《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2)1916年写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知识点三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2)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4)“七月流血事件”说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无产阶级只能武装起义夺权。(5)《国家与革命》论证了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6)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上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中央政治局。2.起义(1)1917年10月,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2)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3.意义(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2)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重点精讲]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的变化。主题一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史料探究】材料一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材料二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思考(1)1917年8月前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有哪两种?最终选择了哪一种?为什么?(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是指什么事件?清扫的对象有哪些?这幅漫画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作用?答案(1)革命与和平发展。革命。原因:“七月流血事件”发生后,全部政权已被临时政府把持,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2)十月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势力、封建势力等。作用: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论归纳】1.列宁缔造社会主义国家活动的特点(1)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1)同:都是由于俄国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社会矛盾尖锐而引发的;领导者都有布尔什维克党,都是发生在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的武装起义。(2)异:任务不同:前者推翻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沙皇政府,而后者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性质不同:前者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者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结果不同:前者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