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案:第8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改革的重点转入城市。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打开了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专题作为中国现代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应通观全局,站在长时段历史发展的高度,来把握中国现代史上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期的基本特征,避免在历史学习中以偏赅全。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前提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为这一探索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工人、技术人员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在这期间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学习思考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资料卡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曲折发展的十年■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鉴戒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