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专题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2、重点把握“一国两制”伟大构陷的内容、意义和实践;3、分析认识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4、鼓励学生搜集相关史料,加深“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认识。重点、难点1、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和意义。2、难点:正确认识台湾问题。教学资源的使用教材及教材中的“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图片、材料阅读以及知识链接等。【学习过程】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学生自学教材,试着回答: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有哪些?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二、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小组交流、讨论、补充、纠正上述问题的答案;班级内学生交流发言,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点评。)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1979年《》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于1984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获得通过。“一国两制”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和意义。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标志和历史意义。4.海峡两岸关系台湾问题处理的基本方针是:。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即。1995年,江泽民《》的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势力和势力。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2、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B.热爱祖国的情感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出台的背景是()①中美关系的改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②世界形势缓和,战争威胁消失③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④“一国两制”成为海峡两岸的共识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4、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6、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和平统一台湾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7、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次会谈是()A.1937年国共谈判B.1945年重庆谈判C.1949年北平和谈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四、课堂小结或经验总结:1、你觉得本课时还有哪些知识要点需要掌握?2、如果让你来命题出卷,你会把侧重点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