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2.掌握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重要史实。3.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4.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自主预习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两种建国方针(1)中国共产党:。(2)国民党:。2.重庆谈判(1)背景:。(2)成果:。(3)内容:。3.政治协商会议内容:。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2)。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1.财政经济危机:。2.政治统治危机:。3.伪国大的召开:。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依据:。(2)意义:。2.战争进程(1)辽沈战役:。(2)淮海战役:。(3)平津战役:。3.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和地点:。(2)内容:。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北平谈判:。(2)渡江战役:。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1)国民党方面:。(2)中国共产党方面:。2.意义。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意向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2.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协议。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国民党一大D.政治协商会议3.毛泽东说,随着国内战争情况的改变,双方的位置也将发生转变,但是,政府军还处于进攻地位,其人数和武器装备都优于我党的军队。因此,在力量的对比发生转变以前,后者必须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基于这一论断,中国共产党()A.组织百团大战B.击退国民党全面进攻C.开始战略反攻D.发动三大战役4.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B.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C.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D.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5.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人。《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2/3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6.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道:“(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A.土地政策的重要性B.农业发展的必要性C.内战胜利的可能性D.国家前途的预见性7.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两次土地改革()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废除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制度8.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9.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10.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