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历史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主要是指苏俄()。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生产力水平落后C.面临内部叛乱和外部干涉D.遭遇旱灾,粮食匮乏解析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苏俄进入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答案C2.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解析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故C项是正确的。答案C3.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国内战争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不满和暴动。答案B4.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D.消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苏俄还有1922”年的时间和所学史实可知,应该指的是列宁施行的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所以正确选项是B。答案B5“.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解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利用资本主义提高生产力,由此可判断出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而A、B两项均未涉及;C项排斥资本主义;因此应选D项。答案DB组(能力题)6“‘’.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否定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7.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这一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虽解除了政权危机,但却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这说明了()。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引起了这种状况D.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解析从材料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导致苏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答案B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从根本上说列宁的思路好在()。A.符合当时俄国的国情B.有利于国家干预经济C.有利于各部门协调发展D.确立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