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二、知识概览图“贞观之治”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生产,国力不断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新课导引我们都很熟悉《隋唐英雄传》,在这部小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下面就是有关他的历史记载: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鹞鹰,非常喜欢,把鹞鹰架在胳臂上逗弄,恰好这时魏征进宫奏事,太宗怕魏征看见了之后会批评自己贪图享乐,连忙将鹞鹰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向太宗大谈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故意说了很长时间。太宗担心鹞鹰被捂死,想让魏征把话说得短一些,于是表现出更加尊敬魏征的姿态。但魏征依然说个没完。等魏征离开,太宗拿出鹞鹰一瞧,已经憋死了。〔思考讨论〕魏征是一位什么样的大臣?唐太宗有哪些作为?唐朝历史上除了唐太宗之外还有哪些著名的皇帝?我们又如何评价他们?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唐朝的建立1.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点2“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与“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唐朝的建立:618年,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吸取隋亡的教训,不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提倡节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结果: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加强女皇武则天“贞观之治”措施探究一:【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课本第8页)知识点3女皇武则天4.如何评价武则天?五、课堂检测1.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A.汉武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以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3.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天则D.唐玄宗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5.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主人公的台词汇()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6.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关乎国家稳定,社稷安危。秦始皇、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然而两人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截然不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分别采用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2)简述秦始皇、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政策及其结果。(3)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史鉴功能。从上述结果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六、学后反思我小结:七、体验中考1.(2015·广东佛山3)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2.(2015·山东省滨州市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