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12《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21世纪教育网【课程标准】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预习学案】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⒈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⑵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诸国①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的需求。②农奴遭受严重剥削,无力购买工业品,限制的扩大。③农奴制也造成工业资本和原料缺乏。⒉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⑴农奴:提出废除,争取和的政治要求。⑵工人:在提高工资、改善待遇、限制残暴等方面开展斗争。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⑴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①原因:A.主要原因:俄贵族军官受西欧民主思想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B.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一世去世。②主张:。⑵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到十九世纪中期,以,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⒋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社会危机(直接原因)⑴原因:①1853年俄国为保护;②1854年英法等列强也想趁机宰割土耳其帝国。⑵经过:1853到1856年,俄与英法土。结果俄军战败,1856年签订《》。⑶败因:直接原因——俄国军队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在经济上、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英、法等西欧国家。⒌统治阶级:亚历山大二世酝酿改革⑴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猝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感到变革的压力,认识到(“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⑵组织措施: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讨论;于1861年在国务会议上通过改革草案。二、改革的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⒈时间、人物: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⒉改革目的: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⒊主要内容:⑴“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根据这一法令,,“解放法令”还规定农民可以赎买获得一份土地,另一半土地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在获得解放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由于。⑵司法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章程规定,废除,同时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政府,但是司法改革实际进程很慢,(3)地方自治改革在农村建立,在城市建立,机构由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影响:①保证了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②地方自治机关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③政治体制参照西方代议制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三.改革评价:⑴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⑵进步性:①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②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折点)。⑶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也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①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严重影响资本主义发展速度,使之日后具有特点。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农民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仍然受地主的剥剥和奴役。四、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⒈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司法和军事)维护贵族、地主利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迈出了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⒉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相交织。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达标练习】1.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