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发展新的价值取向,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教育的本质特征。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的倾向,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育人质量作为評价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新要求,开拓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境界。内涵发展、质量提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关键环节是转变育人方式。要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为前提,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重点,以转变学校管理模式为支撑,以转变教育評价制度为关键,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守教育的本位价值和基本原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教育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转变人才培养观念2转变育人方式,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多样化发展和全过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应该是能够体现多样性、个性化的教育,应该能为每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和志向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和成才机会。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他们的能力培养、人格修养和身心健康;既要关心学生当前的表现,更要关心他们长远的发展;既要面向全体,更要区分层次、尊重个性。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求和发展的期望。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转变育人方式,要以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改进教学方法,变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方式为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注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引导学生多样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转变师生交往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原有的3“权威—服从”关系转变成“价值引导—主动参与”的关系,从单向传授转变为互动对话,以学定教,教学相长。转变育人方式,要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三级课程结构完备、有序衔接、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在确保国家和地方课程设置、安排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多样性、适应性和选择性,使学校课程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学校特色、风格的形成。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要直面现实,破解难题,高度重视并下气力解决好“减负”问题。要积极推动“减负增效”工作,改革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的低效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改革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改革考试方法,增强考试的教育性、激励性和发展性;逐步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加大“减负”政策、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不仅要为学生减负,也要为教师减负,要切实通过改革创新,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德才兼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抓;变说教式为体验式,变被动发展为自主发展,变注重形式为注重实效,提高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主动发展的能力。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转变育人方式,要求转变学校管理方式。《规划纲要》明确要4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