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朋自远方来》是一种与阅读和写作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在“亲情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是关于母爱、亲情、家族等话题的散文阅读课和文言文阅读课以及学会记事的写作课之后。而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二、学情分析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一定会使用图书馆的资料来检索材料;刚升入七年级的他们对于周围的同学还有一些生疏,在讨论时可能会因羞涩而不好意思先开口;对于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方式他们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了解到亲情重要性后的迈向“青年”行列的孩子们当务之急是要更加能够分辨出什么叫做友情,以及了解友情的产生和维护会经历哪些过程。三、教学目标1.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2.借助整理的材料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四、教学重点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其他材料并搜集整理“网络交友”的利弊。五、教学难点联系自身经历讨论各自对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的认识与看法。六、教学过程(一)活动前期准备1.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先掌握利用图书馆来检索文字信息的方法,然后通过在图书馆的检索和利用网络的搜索找到有关交友原则和网络交友等的各类文字材料,分类汇总,阅读产生感悟,为活动展示和讨论做好准备。2.自愿组合成4-6人小组,在搜集材料讨论时作为相同类型材料的讨论小组,在展示活动时作为相同任务的工作小组。3.课前每位学生各准备三个爱心卡片,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4.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二)课堂导入人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都能交到知心朋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三)活动过程活动一:解读“朋友”交流收获。1.解读“朋友”内涵。(1)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2)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小结:志同道合为“朋”,情趣相投为“友”2•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成语,格言、诗句,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启示。交友成语: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近朱者赤近墨者1.交友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2.交友名句: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3.交友故事:管鲍之交知己割席断交,道不同不以为友;刎颈之交,蔺相如和廉颇伯牙绝弦,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1•请班内同学采用以下格式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