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高能阅读训练之创世神话篇【文本呈现】一、后羿①射日逮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③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⑤之上,缴大风于青邱⑥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选自《淮南子》)【注释】①后羿: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②尧: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③猰貐(yày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跑得快、要吃人、叫声如婴儿啼哭的丑恶可怕的怪兽。凿齿: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据说有露出口外状如凿子长三尺的牙齿。九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九个头的怪兽。大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猛禽,据说飞时伴有能毁坏建筑的狂风。封豨(xī):大野猪。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④畴华:地名,在南方。⑤凶水:地名,在北方。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⑦洞庭:洞庭湖。【阅读技巧】这则神话详细地叙述了后羿射日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表现了远古先民尝试改造环境,战胜干旱,征服自然的主题,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改变大自然的理想,赞颂了后羿为民除害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则神话生字较多,学习时要注重识记和积累。【新题练测】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逮至尧之时()(2)置尧以为天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译文:3.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而”与“而民无所食”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d.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山市》)4.后羿为什么要射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5.你认为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6.《后羿射日》这则神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后羿射日》1.(1)及,到。(2)推举。2.尧派后羿到南方沼泽地荒野去杀野兽凿齿。3.d。4.天上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晒死了花草树木,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各种野兽猛禽都来祸害人民。5.是一个胸怀天下苍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忠贞,吃苦耐劳,为民除害不达目标永不罢休的人。6.示例:告诉我们要以天下事为己任,要有一颗博爱众生的心,要敢于挑战权威,凡事都要坚持和坚强等道理。附【翻译】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后羿到南方沼泽地荒野去杀野兽凿齿,到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到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到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文本呈现】二、女娲①造人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摶②黄土做人。剧务③,力不暇供④,乃引⑤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选自东汉古籍《风俗通》)【注释】①女娲(w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②摶(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③剧务:工作繁忙。④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⑤引:牵、拉。【阅读技巧】这则创世神话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女娲的忙碌,正显露出一位世祖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学习这则神话除学习其奇特的想象外,还要注意积累基本词语,如:女娲造人、开天辟地等成语。【新题练测】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未有人民()(2)力不暇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译文:3.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以”与“举以为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