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故事用成长成就成长我们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的话:“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一直以来,我都非常赞同这句话。在我的认知里,我们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闻道在先,我们的幸福当然是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这份成长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然而,最近的遭遇的一个小小的“事故”,让我不经意间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四月上旬,我们八年级学习了Unit4Agoodread,其中Reading部分是GulliverinLilliput,选自JonathanSwift的Gulliver’sTravels《格列佛游记》。本单元是新版教材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而新增的单元,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备课的时候,照例准备了一份阅读背景和故事梗概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背景知识。然后备课的重点就是集中在300词的文本选段上了。虽然是新教材,但是阅读课的一切我都驾轻就熟。所以我自信满满地站到了课堂上。当时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从教八年以来最尴尬最狼狈的一幕终于找到了机会,要给我当头一击。当我介绍完格列佛游记中男主人公四次奇妙荒诞之旅,准备导入到本课小人国之旅时,我说:“Unluckily,theirshipcameacrossastormattheseaandcrashedagainsttherocks.GulliverfellintotheseaandswamtoaveryspeciallandcalledLilliput.Whatwouldheseeandhear?(不幸的是,他们的船遇上了风暴触礁了。格列佛掉入大海游到了一个叫做丽丽普特的特别之地。他会遇到什么呢?)”这个时候,一名男生举起了手,示意他有问题。他问道,“WasGullivertheonlyoneto1swimtoLilliput?Didothermenontheshipalldie?(格列佛独自游到了丽丽普特吗?船上的其他人都遇难了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瞬间冰冻,我根本没有读过完整的故事,更没有考虑过这个细之又细的问题。站在多媒体屏幕之下的我,脸上自信的微笑都忘记褪去。事实上,我内心尴尬无比,前所未有的狼狈让我觉得这节课要完了。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根本不可能就这样逃走。我必须直面这样的处境。稍定心神,我选择坦白地回答,“Sorry.IhavenoideaaboutthatbecauseIhaveneverreadthisstorybefore.(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因为我以前没有读过这本书。)”然后问大家,“Doesanybodyknowthat?(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好在有很多同学读过中文版的故事,也许是我的坦白令他们感动,也许是他们的善良令人情不自禁要帮助我,好几个孩子踊跃举手想要替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在几位同学就他们所知发表观点的时候,我的头脑彻底的冷静下来。我此刻非常清楚,我能做的只能是卸下我对故事非常了解的伪装,从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讲台上走下来,转换角色,成为一个和大部分学生一样对这个故事非常陌生又抱有极大兴趣的阅读者。我当下决定,不再跟着我准备好的PPT来上课。既然是阅读课,我完全可以尝试像语文阅读课一样,回归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师生一起上一堂真正的阅读课。首先,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fyouwereGulliver,youwokeuponthebeachandfoundyourselftiedtotheground,howwouldyoufeel?(如果你是格列佛,在沙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被绑在地上,你会是什么感觉?)”学生们不由自主的互相对看,主动讨论了起来。因为在英语课上其实很少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阅读都是在文章中找句子来回答的。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不乏非常精彩的想法。学生活泼的气氛也感染了我,这个2问题之后,灵感爆发的我又说道:“Weknowthatthesetinypeoplewereverysmall,thesamesizeasGulliver’slittlefinger.(我们知道小人国的人非常小,和格列佛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同时伸出我左手的小指头,拿起讲台上的红笔,在指腹上画了两只眼睛,学生懂得了我的意图,都会心一笑。然后我问道:“WerethesetinymenhappyorunhappywhentheyfoundGulliver?(你觉得这些小人发现格列佛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学生思考后回答:“Theywereunhappy.(他们不高兴。)”然后我在小手指上画上了一个下垂的弧线。果然,小手指上的脸瞬间变得不高兴起来。接着我问,“Whyweretheyunhappy?(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