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气象物候主题VIP免费

气象物候主题_第1页
1/5
气象物候主题_第2页
2/5
气象物候主题_第3页
3/5
主题:物候知识总结关于物候的诗句和谚语内容:请老师写出一些关于物候的诗句和谚语提交人:taizhou10时间:4/2/200522:14:51主题:物候谚语内容:物候谚语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蚱蜢扑脸,大雨不远。泥鳅疯癫,大风暴雨在眼前。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久雨鸟鸣,天空会转晴。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燕低飞,披蓑衣。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蜻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蚂蝗不安,预兆有雨,泥鳅暴跳,雷雨快到。水缸穿裙,大雨将临。盐缸还潮,大雨将到。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烟不出屋,滴滴笃笃。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唐朝诗人元稹从京师长安贬到湖北,于玉泉(今湖北省当阳县)时,写了《玉泉道中》一诗: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早农丰华实,夕水含风凉。在这首诗中第一次出现"物候"二字。在没有科学观测仪器之前,人们要掌握农时,自然规律,主要靠物侯。物候是古代做为指示农时以确定农作物栽培技术的依据。物候学亦称"生物气候学"。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到草木荣枯、候乌来去、降霜下雨等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如果说把植物看成季节变换的显示器,那么它的复杂和显示问题的可靠性,是任何仪器都比不上的。因此,根据物候观测来确定季节变化,是古代最好的科学方法,就是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一、诗人与物候诗歌中最早反映物倏见于《诗经》。如《豳风o七月》: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箨。……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肃霜,十月涤场。物倏现象,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春天花香乌语,草木滋生,雷惊蛰伏,应时而出。一到冬天,草木凋落,昆虫蛰伏。任何生物都不例外地要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光照以及食物,土壤、水分等条件。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诗云: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候至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唐代诗人白居易在16岁时,写了一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又吹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着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从鸭子戏水,感知春江水暧,也揭示了,凡花木向阳而茂,背阳而衰,凡鸟禽暖而出,寒而伏,物候与气候,其相关切。明末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诗人和常人的区别就在于能否萃天地之清气,知花香鸟浯之性情。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一方面又热爱大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南宋大诗人陆游很多诗词反映他留心花香鸟语,细致观察物倏变化的诗句。他在《初冬》诗说: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枕上作》:卧听百舌语帘栊,已是新春不是冬。《夜归》:今年寒到江乡早,末及中秋见雁非,八十老翁顽似铁,三更风雨采菱归。这些诗句,大都是诗人晚年在浙江绍兴家乡时作的,反映他年老不论是在新春或初冬,还是三更风雨都夙兴夜寐,无时不刻不在观察物候的情景。他不但留心观察物候,而且还用鸟类预告农时。陆游在《鸟啼》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闻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土簇;五月鸣雅舅,苗稚忧草茂。人言农家苦,望晴复望雨,乐处谁得知,生不识官府。陆游在《禽声》又云: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犁。那清脆的布谷声声,似乎在催促人们赶快春耕,免误农时。杜甫晚年进入四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有研究,他在诗中说: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青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二、物候定律在庐山的花径石门两侧刻着一幅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说的是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气象物候主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