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明天不封阳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是初中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节课,在文中我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是出于对这一只鸽子的忧虑和喜爱。“我”则不但关注着这只鸽子的命运,而且关注着自然界的许多生灵;不但关注着自然界,而且关注着人类自身。全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共生共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仔细阅读课文,在抓住中心事件的基础上,把握贯穿本文的线索,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首先师生共同研读文章内容,理清线索,然后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揣摩语言,体会情感,让他们提高意识。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拟体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于受伤的鸽子的出现,引出文中父子对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个问题的思考,学习本文要感受“我”和儿子的美好情怀,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提出自己“人与自然”问题的设想。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重点: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二)难点: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三)教学突破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四、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教学用的材料。(二)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五、教学步骤五、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1、教师指导:2、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走进情境,引发兴趣。(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4)合作探究,体会情感。(4)小组合作,体会感情。(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大家还记得在初一学的一篇课文《安恩和奶牛》吗?安恩为什么要将奶牛带到牲口交易市场啊?是啊,安恩怕奶牛孤独,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她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她的奶牛,爱护它,理解它,重视它的情感需求。她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杜卫东父子和一只鸽子也有一段类似的情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明天不封阳台》。(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关于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番变化,请找出能表明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讨论后板书:“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要封阳台吗?”“明天先不封阳台。”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板书:要封阳台要封阳台吗?先不封阳台)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由“要封”到“不封”,作者对封阳台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大家再读文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封阳台呢?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2、后来是什么动摇了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呢?(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儿子的请求)(板书:父子关爱受伤的鸽子)【是一只鸽子。请大家找出描写鸽子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①: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可见是一只受伤的鸽子。②:有身孕,孵育两只鸽蛋。③:不名贵:这只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④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师:这是一只受伤、有身孕、不名贵的惹人怜爱的鸽子。】(板书:简洁传神的描写)3、最后,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