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宝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小课题2014年度结题鉴定申报书县区:凤翔县学校:田家庄镇中心小学课题编号:FXXKT-2014-58小课题负责人张丽娟学科语文职称二级教师课题名称《五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惰性心理成因与对策研究》参研人李娜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提纲:一、课题背景及界定: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起跑线”。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课前预习有力的检测手段。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刚实施以来,我发现学生预习惰性现象严重,预习不充分,不能在预习过程中,自主生成和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正确的预习方法指导。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新课标》也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步骤及过程详写)(一)、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克服预习惰性心理。2、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懂得“结构化”预习策略。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了解小学生在语文预习中存在惰性心理的原因及类型:通过发放“预习困惑调查表”让学生切实讲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真正遇到的困难,缺乏预习兴趣的原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预习到底处于何种状态?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寻找出可行的指导策略。2、如何进行预习指导: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分析学生现有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的结构化预习,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在日积月累中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3、学生进行预习的有效途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结构化预习,使学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学会学习,赢在起跑线。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三)、研究步骤及过程: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使此次研究取得成效,在实施研究方案前,我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学习关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有关理论,研读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叶圣陶教育文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反思,理论修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进行研究调查。根据我校学生语文课前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细目,制作“预习困惑调查表”,按照具体内容,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学生预习惰性存在的原因,分析症结所在,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确定课题开展研究的起点。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预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以下:(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轻视预习,他们在思想上对“课前预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预习作业并不是作业,不用管,反正老师到时候会讲的。(2)、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不太明确,导致学生预习时主次不分,学生只是大量时间重点解决了生子、新词,预习不深入。(3)、教师要求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可是对读书过程监管不力,使学生为读书而读书。(4)、预习时只是简单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能通过预习生成自己的疑问。(5)、预习时的合作也只是看似热闹的合作,如互相听写生字、抽读课文等,有些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合作而讨论。(6)、预习作业设计没有目标意识,预习归预习,上课归上课,检测流于形式。总之,这些预习虽然对我们学习课文扫清了读文识字的障碍,但预习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有些还只是一些形式而已。3、设计科学有效的结构化预习,指导学生抓住学习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