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小组合作与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的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约公元前21世纪,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等。教学方法: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板书设计时间:公元前2070年时间:公元前1600年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禹建立者:汤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阳城都城:亳殷都城:镐京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做首领的?传说中的尧、舜、禹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做部落联盟首领的?这种方式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但是在禹之后,禅让制被破坏了,人们又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王位的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进行新课一、“家天下”的夏朝:教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大禹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归纳知识点:夏朝商朝西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建都阳城。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夏朝的建立,意义深远,中国历史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提问: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学生回答。更令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是:①从时间上看,中国是仅次于埃及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历史发展惟一没有中断的国家。提问:“禹死后,他的王位由谁继承了呢?”学生回答。学生阅读启继承王位的经过,讨论:“你认为禹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教师小结: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提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哪个历史人物退位才结束?(宣统帝溥仪,1912年)”学生根据小组准备的结果进行回答。指导学生观察《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指导学生观察《“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提问:这是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桀,你认为他的怎样一位国君,你能预见到他统治的结果吗?学生讨论回答:桀已经失去民心,夏朝衰落,即将灭亡。与夏朝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族的强大,由此推断:商灭夏。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600年,商汤,商朝,建都亳。观察《商朝形势图》,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2、盘庚迁殷:归纳知识点,板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学生识图,殷的地理位置。至此,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