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卓越课堂”在山区燎原的策略研究讲稿主讲人:张勇面对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大背景,全面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基础,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精神,,结合自己身处贫困山区工作数年的实际及经验,浅谈山区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打造山区特色的卓越课堂。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卓越课堂”已迫在眉睫。但从总体而言,由于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贫困山区,受条件的限制,认识的不足,缺乏紧迫感,卓越课堂的打造严重滞后。鉴于此,我就贫困山区教师如何打造“卓越课堂”谈几点肤浅认识。一、学会放手,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学习是学生获得真知的有效途径。它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所以教师要乐于放手让学生享受学习自由的权利。(一)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体验愉悦我认为,教材是死的,而学生的思维却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是喜欢桂林的水还是桂林的山,喜欢哪部分就先学哪部分,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二)让学生在多样的方法中提升效率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形近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三)让学生在独到的理解中寻求发展在阅读教学中,不同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例如学完《老人与海鸥》这课后,我问:“你想对老人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老人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人。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老人“完美”的不够真实。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还有不一样的感受吗。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二、学会放心,给与学生“勤奋”的空间俗话说:“懒娘教勤女”,这个道理我深有体会:早年教育教学时,事无巨细,什么都要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然而弄得学生是怨声载道,而我也是身心俱疲。其最终的效果还不令人满意。事实证明,一味的包办代替,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要打造“卓越课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学会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我班的范小超同学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至今吐字不清、说话不明;学习更是一塌糊涂。然而,就是在一次课堂小组讨论中激发了她学习的热情,课上我让大家讨论后举手回答,而他看到班上大部分同学都举手示意了,他也怯懦的把自己的手稍微的抬高了,此时我毫不犹豫的叫到了他的名字,他很无奈,最终还是发言了。说实话,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一个字,但我给了他激励的评价。至此以后,每次回答问题总少不了他的身影。由此可见,激励的教学评价是能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的。四、学会提问,追求问题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问题的有效性需特别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