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TEM教育创业及其商业模式一从中美STEM教育说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任美国总统的时期,就多次在公开致辞里表达了对STEM教育的重视。美国人有一个普遍认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取决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取决于新生劳动力创新水平,新生劳动力是指从幼儿园到大学年龄段的人群。而新生劳动力是否能够具备创新能力和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在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四大门类学科的教育水平。之后历届美国政府无一例外地都表达了对STEM教育的支持。在2015财政年度,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就包含投向STEM领域的“培养下第一代创新者“的1.7亿美金。这里插播个段子:据说为了了解中国高速发展的原因,美国派了一个专家团到中国调研STEM教育发展情况;中国听说美国在大力提倡STEM教育,也向美国派出了一支考察团,彼此了解一下对方的STEM教育状况。中国团的考察结果是:NB!美国的科技教育领先中国太多了,因为美国学生从小学甚至更早就开始进行动手实操。美国考察团也很紧张,因为他们发现:卧槽?中国60%到70%的大学生的专业竟然都集中在STEM四大领域。现在问题来了,虽然两国都很重视STEM教育,在两国,STEM教育又有何不同?(顺便说一句,后来市场又在STEM的基础上加入了A即arts(艺术),变成了STEAM)1STEM概念引进中国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教育(科学教育及技术教育)2000年后才开始逐渐成型。首先是一些民间科普教育机构零星出现,但这些机构多以传播科学知识为主,对动手实操并没有太重视。而体制内开始了解美国的STEM概念则是在10年后,2010年中国市场上引进STEM概念的主要是两家主打拼插积木产品的公司,一家是主攻公立学校采购的智慧天下,一家是大名鼎鼎的乐高,当时乐高主要做的是课外培训市场的生意。跟科学知识普及不同,STEM的概念不仅意味着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系统的认知,更强调动手和实操,因为技术教育是一种探究性教育。2重视程度和教研条件差距相当大前面那个段子并非空穴来风,它的确真实地反映了中美两国STEM教育发展的差异。在中国,STEM教育主要是放在高等教育阶段进行,更注重理论及认知的培养;而美国则注重从小在生活中、深入骨髓地对学生进行方法论、实操方面的培育。除了年龄段之外,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的占比中美也正好相反。从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上,STEM教育在中国的雏形是劳技课……呃,劳!技!课!中国K12学校专门的科技教育类的功能室使用率有多高,上课过程是否有意思,这些问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其实是不值一提的。而近十年中国提倡在K12教育中引入科技教育内容,现在不少幼儿园已开了科学课,小学也有信息技术机器人和科学课,初中有机器人的课程,高中则有通用技术课和综合实践课程,的确进步不小哦。美国又是怎么上课的呢?以小学的一堂建构课程为例,中国用的是塑料积木,美国则用大沙盘,还有微缩的小砖块,自己可以调配水泥,学生得通过了解建筑的结构和稳定性,最后完成微缩房屋景观的构建。在美国的STEM教育中贯穿着一个理念,就是大量地把真实世界的工业产品微缩化进入到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微型机床之类的设备并不罕见。二中国STEM教育的问题和机会1STEM教育问题在哪(1)升学考试压力导致课内不重实操。在中国教育体系里,科技教育做得不够,根本问题在于升学考试制度的压力。进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没有太多时间上动手课程,通用技术等课程虽然都已经进行了十年了,但是几乎在中国各个省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利用率都非常低。因为不是高考考试的主要科目,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老师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理论课讲完,大量动手实操是不被鼓励的。而恰恰通用技术课是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虽然每年对初高中的科技教育政府的采购挺多,但如果现有考试升学不发生变化,动手实操课程的发展还是有瓶颈的。(2)低龄学生家长对科技教育态度好转,但又不纯粹,孩子中学后选择放弃。中国家长对科技教育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但现在还是矛盾心态。最早,家长们只有很少的比例愿意让孩子在科技教育方面花精力,但绝大多数还是热衷于升学考试培训。慢慢地,年轻一代的家长肯定了科技教育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