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效能,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度,有效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特制定社区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仪表形象规范1、工作期间着装应朴素整洁,端庄大方,不穿无袖上衣、拖鞋、超短裙、短裤、紧身衣裤或开胸太低的上衣。如配发制服应按规定统一着装和佩戴标识。2、发型得体,避免过度化妆,不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彩色美甲、纹身,佩带饰品要适宜。3、言行举止要和善、谦恭、庄重、得体,坐姿要端正,站姿要挺立。4、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保持社区内的清洁卫生。5、除工作需要和眼疾外,不戴有色眼镜。6、不讲粗话,体现社区工作者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第二条办公室行为规范1、保持办公场所安静,说话声音要适度,不喧哗。2、服务台面和办公桌面保持整洁,做到窗明桌净,保持办公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流通。3、工作牌摆放统一、规范。4、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合理,不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5、文件要有专人负责,所有资料分类存放,及时进柜,慎防遗失。6、必需上墙的规章制度、图表和文字要规范、正确、美观。结合实际情况,各街道力求统一设计。7、有严密的时间安排,遵守作息时间,严格请、销假制度,有条不紊开展工作。8、上班时间不聊天,不吃零食,不看与工作无关的杂志或书籍,不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不玩游戏,不闲聊QQ。9、不在办公场所吸烟;不醉酒上班。10、工作时间不擅自离岗,不无故脱岗,临时离开工作岗位要向其他同志或留下文字告知去向;外出须向书记、主任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11、下班时,要关闭线路电源。值班人员负责巡查,负责关闭公共电源和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和消防防范工作。12、不迟到早退,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领导请假。13、不无故不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社会公益活动。第三条接待行为规范1、不得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当中,闹情绪、耍态度。2、主动迎送,热情礼貌。接待来访居民要起立或点头示意,做到热心、诚心、耐心、细心、静心,做到外地人与本地人一个样、生人与熟人一个样、群众与领导一个样。3、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谈吐文雅、口齿清楚、条理清晰、态度和蔼、用语文明,提倡讲普通话。4、受理业务时,应使用文明用语。5、回答问题时,应有礼有节、落落大方、全面解释,不得语气生硬、粗鲁傲慢。问清来访事由,做好办理、答复事宜,并做好相关记录。言辞谨慎,未吃透政策不随便表态。6、遇到来访居民咨询非本职业务时,应指引其到相应的工作人员处。7、当来访居民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时,要认真倾听,耐心解释,不卑不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出反应;受到来访居民表扬时,应表达感谢。8、当来访居民出现误解、出言不逊时,要顾全大局,不得与办事群众争吵,要耐心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有疑难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9、禁止使用伤害感情、激化矛盾、有损形象的语言。10、走访居民家时,应首先按门铃,若无门铃,轻敲三下,自报身份、工作原由,并在征得居民同意后方可入户,入户时应佩戴工作证,提倡自带鞋套。敏感事务入户时应确保两人以上。11、社区工作者之间要团结协作,落实“AB”配角制,确保群众办事的连续性。第四条电话接听规范1、应在来电响3声以内接起电话,耐心回答来电。2、语言热情、文明,用词准确、精练。3、通话时应使用文明用语,准确表示出社区名称,并主动询问服务内容。4、接听电话时应问清对方单位或姓名、事由,以正确的姓名或头衔称呼对方,仔细听讲,不随意打断对方讲话,准确完整地记录通话要点。5、禁止强行中止或挂断电话。不得使用可能激化矛盾、损害形象的服务“忌语”。6、对需要传呼别人的电话,不允许流露厌烦话语,注意轻拿轻放话筒。7、如果要找的人不在,应告知,如果只是短时间的,可以请对方稍等;如果是长时间外出,必须做好记录,并要求对方留下联系方式,交代落实而不拖拉、遗忘。8、有会议或活动通知时语言应简练。9、不在电话中聊天。第五条服务承诺规范1、服务台面应设立醒目的业务桌牌,服务大厅应制作悬挂各类业务流程明细,方便群众掌握业务信息和对口服务。2、坚持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