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建议用时:45分钟)1.1896年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的调整D[结合时间“1896年年初”可判断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中“彻底”的表述不正确;B、C两项不符合史实。]2.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年代进口(万两)出口(万两)1865年557154101875年978098901895年17169143291905年4471022788A.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增长趋势B.进口始终大于出口C.民族独立成了中外贸易的前提D.出口始终大于进口A[观察表格中进出口的数据,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均呈增长趋势,故答案为A项。]3.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B[1911-1917年,中国民族工业正处于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选B项。]4.1915年,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创办了申新纱厂。下图是该厂建厂初期的盈利情况,图中数据能够说明()A.清朝末年洋务企业的兴起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产生C.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经济的增长C[据表格中的信息1915—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民国初期,C项正确;洋务企业兴起于19世纪的60年代,A项与时间不符,错误;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B项错误;国民政府前十年是1927—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5.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D[1927—1936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依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资金薄弱、技术落后,其实力不可能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故B项错误;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故C项错误;根据“1927—1936年”可得出处于国民党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全民族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D[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故选D项。]7.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起初很值钱,两块钱就能办一桌酒席,但到1949年5月,100元只能买0.000000245粒大米,如图为当时国统区的反战漫画。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哪一方面困境()A.帝国主义的搜刮B.封建势力的勒索C.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变相掠夺D.官僚资本的压榨C[题图中“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史实,故C项符合题意。]8.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D[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是曲折发展,故选D项。]9.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缩影,在内忧重重、外患频频的近代中国,演绎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商业传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