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线)积纴(丝缕),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这是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征的描述。若对材料中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最恰当的是A.“凡农之道,厚(气候)之为宝”B.“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C.“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D.“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2.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A.铁犁牛耕在江南推广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C.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D.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3.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下列关于材料中的“它”表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B.产品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自己消费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明中叶以后占主导地位D.发明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坊市制度已经瓦解B.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5.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这一规定其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6.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A.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7.“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C.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D.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8.右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按序号排列正确的是A.英国、西班牙、荷兰、美国B.英国、美国、荷兰、西班牙C.美国、英国、西班牙、荷兰D.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9.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B.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C.工业革命使其不符合时代潮流D.东印度公司与政府矛盾尖锐1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它包括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变革。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工场蒸汽机产业工人阶级B.工厂蒸汽机工业资产阶级C.圈地运动珍妮机金融资产阶级D.工厂飞梭中小资产阶级1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12.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A.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C.体现了经济政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