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课时夏、商、周的经济基础网络作物:“五谷”在商周时都已种植,甲骨文和《诗经》有记载。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肥类:粪肥、草木灰、绿肥。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地位:商周手工业主要部门,三代因此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官府垄断,作坊集中在王都。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玉器:商代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妇好墓就出土七百多件。陶瓷:商周遗址里出现原始瓷器。①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红漆碗。②商周漆工艺大量用于造车装饰。①商民善经商,于是后世将经商者称为“商人”。②商朝以贝为币,商都商业繁荣。交通:商周时建立了邮释传递制度。都城:全国政治、交通中心。商业都市。重点、难点、疑点问题1、夏、商、西周三代的农、牧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原因。①农业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君王恣意淫乐的物质保障,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②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促进三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③三代奴隶的辛勤耕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2、为什么称夏、商、西周三代为青铜时代?夏代青铜铸造已具有一定水平,传说夏铸九鼎,后来鼎成为国家的象征。商、西周是青铜制造的繁盛时代,青铜铸造成了当时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因此三代称青铜时代。3、三代青铜器生产的主要情况和特点①生产规模大,组织为“作坊”,集中在王都,由官府垄断。②技术精湛,铸造要经过开采、熔炼、搭配三种金属比例、制范、浇铸、修整等多道工序,环环相扣,反映出当时出色的分工组织和冶炼技术,奠定了我国在世界冶金史上的崇高地位。③品种多,数量大,按用途可分为礼器、兵器、食器、酒器、水器、工具、乐器、车马器等,商王妃妇好的大墓,出土了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④产品质量高,迄今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青铜作品,一是司母戊鼎,为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八百三十多公斤,另一是四羊方尊,造型奇美,是价值连城的珍宝。⑤商周青铜器上还铸有文字,如“毛公鼎”上有字四百九十七个,被称为“金文”,比甲骨文更先进,同甲骨文一样,是研究商周文明的重要依据;青铜器上精美的花纹也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4、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五个方面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手工业的发展又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更多产品,交通则进一步促进商业繁荣,城市则是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发达、繁荣的最集中、最真实的写照。5、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①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青铜手工业情况:夏量少,商周繁盛漆器商业商业交通城市城市手工业①东方奴隶制的典型。②奴隶制文明的基础。②以青铜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达,世界领先。③重视城市交通建设,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统一,使三代成为古代经济繁荣的奴隶制国家。④三代经济的发展的明显地继承关系。6、古代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生产关系调整国家统一安全民族之间交流生产技术进步劳动人民贡献农业:工具、技术、水利、作物、耕地、仓储。手工业:冶炼、纺织、工艺品、瓷器、造纸等。商业:商品、集市、货币、外贸、交通、城市、娱乐、政治:统治阶级腐败及政策失误,破坏了稳定。经济:无赖地兼并、苛捐杂税、阶级压迫。军事:战乱不断、农民起义、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生态:过度采伐、围垦带来的生态恶化双基金题1、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且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D、直接耕种土地者要交纳租税3、《诗经·七月》云:七月亨烹、葵及菽。十月获稻。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葫芦、,九月叔苴拾麻籽充饥、。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缪作物早熟为重晚熟读lu、禾麻菽麦。上述材料反映出周的哪一社会经济特征?A、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作B、农作物品种多,后世作物大部分已有C、西周出现了麻纺织D、西周井田制已开始瓦解4、关于我国种植小麦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