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课标卷Ⅰ5)年高考生物母题全揭秘专题46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母题来源】新课标卷Ⅰ生物试题5【母题原题】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种群、群落和群落结构之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考试方向】该题从知识点的联系入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能否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如果能形成知识网络,就可以轻松解决有关种群和群落的题。【得分要点】熟练掌握理解教材概念仍然是重点,掌握种群密度、有关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群落的丰富度、准确把握食物链等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概念,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基本知识点仍然是教学之重。1.(·深圳模拟)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捕获总鸟数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100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捉102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小2.(·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3.(·东北联考)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4.(·河南联考)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来源:学,科,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