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行吟图[明]陈洪绶绘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开创了新诗体—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左徒三闾大夫《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故名为《楚辞》《楚辞》西汉刘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以《离骚》为代表,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其深远,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屈原经历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后又遭到小人的诬陷,被楚怀王疏远和顷襄王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都城,屈原悲愤难抑,自沉汨罗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走近《离骚》朗读指导“骚体”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以《离骚》第一节为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章。一般是每句诗两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语气助词,相当于“啊”百姓的生活叹息唯爱慕修洁而美好束缚句首语气词谏诤废弃、贬斥薰草佩带加上采集香草神仙,这里指怀王荒唐高尚德行造谣淫荡本来善于取巧背向、违背通“措”措施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墨斗,指准则苟合取容准则忧闷通“悒”失意的样子原指(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突然通“圆”合责骂侮辱忍受保持诗作赏析:①第1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思考:屈原因何而哀?为何流泪?为什么会“朝谇而夕替”?哀:同情人民生活多艰自叹人生多艰。诗作赏析:①第1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为什么“朝谇而夕替呢”?&“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屈原是否一味哀怨?他报以怎样的态度?具有怎样的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坚持真理,献身理想执着追求理想、勇敢捍卫尊严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之因,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不愿同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