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四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频考点解读】1.掌握反射弧的组成及调节过程2.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及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及特点3.知道人脑的高级功能【热点题型】题型一反射与反射弧例1、下图示完成某神经活动的结构,正确的是()A.若刺激A部位的皮肤,则兴奋在B处的传导速度比F处慢B.若刺激C处细胞膜,则D处有反应C.若刺激D处细胞膜,则B处有反应D.若刺激D处细胞膜,则兴奋能通过F处传导【提分秘籍】1.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下图)2.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3.反射弧完整不一定就能形成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刺激。4.没有感觉产生,不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也不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5.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则不单指传出神经末梢,而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合称效应器。6.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有三种:(1)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没有的则为传出神经;(2)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据切断刺激的方法确定:若切断神经后,刺激外周段不反应,而刺激向中段反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是传出神经。【举一反三】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d是传入神经,b是传出神经,切断d,刺激b,可以引起效应器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快。Ⅱ指突触后膜,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热点题型】题型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例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提分秘籍】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过程:如下图(2)特点:①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②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特别提醒】①静息电位是因为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导致内负外正;动作电位是因为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导致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是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的,电流方向:膜外是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反之。【方法规律】1.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2.离体实验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仍是单向的。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2)解读:a——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通道开放;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3)电位测量①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②动作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递质的释放应属胞吐作用并不是跨膜运输。5.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