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生物专题18走近细胞及细胞的分子组成1.(北京高考2)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生命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但人体作为一个个体只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所以选B。【试题点评】本题以人体为情境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最小的层次是细胞,细胞以下的任何层次(如各种细胞器、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等),都不属于生命结构的层次,再结合具体情境,一般不容易失分,题目难度较低。2.(江苏高考19)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编号化合物实验检测组成单位主要功能检测试剂颜色反应①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脂肪酸储存能量②糖原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提供能量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氨基酸承担生命活动④核酸甲基绿染液绿色核苷酸携带遗传信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脂肪的组成单位是脂肪酸和甘油,糖原为非还原性糖,核酸包括DNA和RNA,唯有③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主要涉及化合物的检测、基本单位和功能。难度不大,属于了解层次。3.(江苏高考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和脂肪酸都不含有氮元素C.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D.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答案】C【解析】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作用,在细胞内不能被别的元素替代,A错;脱氧核苷酸由C、H、O、N和P五种元素组成,脂肪酸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错;主动运输使细胞能对外界物质有选择的吸收和排出,能维持细胞内元素的平衡,C正确;微量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也非常重要,D错【试题点评】本题以化学元素为背景,考查元素的作用、含量、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主动运输等知识点。比较基础,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了解层次。4.(安徽高考1)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答案】C【解析】用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做材料,经吡啰红甲基绿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因此可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细胞核被染成绿色,故A、B错。苏丹Ⅲ可将细胞内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故D错。健那绿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C正确。【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实验的应用,本题以实验材料为切入点,涉及生物实验中常用染色剂的作用及颜色反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础实验的识记。难度较小。5.(广东高考3)分析下表,可推测溶液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甲+--乙-++-甲、乙混合+++“”“”“”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答案】D【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据表可以推测,甲含有蛋白质,乙含有淀粉,甲和乙混合能够产生还原性糖,证明甲中所含蛋白质可能是淀粉酶,能将乙中淀粉分解成还原性糖。【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还原糖、蛋白质和淀粉的鉴定及酶的专一性等知识点及学生从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到甲、乙混合之前和混合之后所含有成分的区别,就能正确作答,难度不大。6.(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氦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答案】A【解析】甘氨酸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A错误;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内不能合成,B正确;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正确;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