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建设系统人事管理暂行办法《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解读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同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共同构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四大任务,贯穿于公路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在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对工程品质和行业建设环境等具有直接影响。合理确定建设项目造价并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等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公路运营期间保证良好的路况水平和安全便捷出行具有重要意义。工程造价管理是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20XX年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暂行办法》(部令20XX第67号,下简称《办法》),并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业规章,从国家层面完善了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各方职责和权利、义务,确定了全过程造价监管机制,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有法可依、遵章守规提供了制度保障,具有标志性意义。一、《办法》出台的必要性一是造价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造价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造价监督管理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各地造价监管机制和监督效能差异较大,造价管理总体体现为分头、分段、分散的情况,与公路的公益属性和公路造价的全过程、分阶段的计价特点不相适应。制定《办法》,从国家层面完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行政府监督、建设单位全面负责的管理机制,明确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参建各方在造价管理中的责任,规范监管机制,对于依法行政,实现政府的有效监管和职能的顺利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造价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运行,使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也可一定程度预防工程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解决造价管理全过程的需要。公路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各阶段,公路建设项目要经过估算、概、预算、结算、决算等多次计价过程,各阶段造价数据内生相互联系。而一直第1页共5页以来,公路工程造价审批(查)的管理程序和内容主要遵照各建设阶段相应的规定,缺乏系统性规定,也切断各阶段造价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降低了效率,也不利于造价控制以及准确计价。应建立造价全过程管理机制,将造价管理纳入建设程序的各个环节,将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通过实施“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核定”建立起工程造价的全寿命关系,才有利于实现造价的控制。因此,通过制定《办法》,将造价管理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予以整合、明确,实现全过程造价管理。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依赖不断增强,但公路建设、养护成本上升与资金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公路发展的瓶颈。同时,社会公众及有关部门对公路资金使用绩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通过资金的“开源”和“节流”,为缓解目前行业所面临的投融资困境提供支撑。造价管理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公路建设资金规模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造价管理,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节约建设成本,优化公路建设投资结构,缓解资金不足的矛盾,提高公路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公路行业向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方向发展,是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四是引领行业走向现代工程管理之路的需要。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造价管理作为建设管理和行业监督的重要组成,随着《办法》的实施,将更加规范、严谨、更好地体现公路建设现代工程管理的特点。同时,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工程建设重要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方向,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具有开展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先天优势和需求,可推动管理效率的提高,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和体系的完善。二、《办法》重点内容《办法》共五章30条,分别为总则,造价依据,造价确定和控制,监督管理,附则。(一)界定了适用范围。《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造价活动,适用本办法。目前公路的投资主体呈多第2页共5页元化趋势,无论哪种投资建设模式,都不改变公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服务属性,为维护公众利益,无论是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国家融资还是其他主体投资建设的公路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