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1课一、选择题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代指五四运动,后一个“天安门”代指()A.古都北平和平解放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C.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等信息可知,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后一个“天安门”是指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2.1954年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A.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B.确立了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C.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答案】D【解析】1954年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能够规定国家的性质,这反映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4.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B【解析】黄炎培是民主人士,他参与政府工作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据材料不能体现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5.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A.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工商联大会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据“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确定这次会议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浙江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只能是四项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假如将来你成为一位政协委员,你会认识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应该是()A.参与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C.参与国家方针的制定D.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答案】D【解析】考查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答案】B【解析】体现需要加强党派合作的制度是政治协商制度。9.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接见西藏参观团时说:“你们有自治权,各民族的事自己管,就像新疆维吾尔人的事情自己管一样。汉人只能帮助,不能代替他们管理。”这在以后政治生活中具体表现为()A.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C.成立西藏自治区D.向西藏派遣工作人员,输送大量物资【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B项是1951年签订的,A项发生在1954年,均与材料无关;D项是为了加快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成立西藏自治区是民族自治权在西藏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故选C。10.右图是《浙江人大》杂志封面,封面人物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一名畲族妇女。该图本质上反映了()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