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法思想。2.理解并掌握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3.掌握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以及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代表人物的主张。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如《诗经》、屈原的《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等。德育目标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也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总结与交流。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5.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和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和其他乐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和音乐艺术已具有很高的水平。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能力目标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教学重点1.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及其影响。2.“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盛况。3.文学、艺术、科技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和对他们的评价。●教具准备1.投影仪。2.有关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比较法:在向学生介绍各种思想主张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流派、不同主张的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认识。用心 爱心 专心1●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知识内容多、头绪多,但无论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都应突出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在讲授思想、文学等内容时,必须与当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