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现如今很多现象让我们深感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正在或已经“泛娱乐化”了。无底线的全民娱乐,让社会陷入一种唯娱乐至上的扭曲价值观中,媒体的随波逐流让三俗文化盛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纯娱乐节目迷失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而作为媒体,首先,坚守“品质、品位与品格”,提高娱乐传播的文化内涵。今年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统领全局,起了一个表率的作用。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不应该是制造大量“精神麻醉剂”的工厂,不应该用“娱乐鸦片”来麻醉大众。而是有责任有义务为公众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文化氛围。本文旨在从现当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发掘其现象,然后再从中找出这种泛娱乐化现象的本质,最后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我们着眼于理解和落实《意见》而提供更好的方向。关键词娱乐化限娱令传播媒介收视率目录前言(引言)一、过度娱乐化的表现.......................................1(一)在综艺节目方面...........................................1(二)在情感类节目方面.........................................1(三)在法制节目方面...........................................2(四)在新闻节目方面...........................................2二、过度娱乐化的原因.......................................3(一)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4(二)影视市场秩序浮躁是根本...................................5(三)媒介的自律性不强.........................................6三、过度娱乐化的控制和措施.............................6(一)必须完善节目评价标准.....................................6(二)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7(三)旨在建设主流文化.........................................8结语...............................................................9注释参考文献论文摘要(中文)论文摘要(英文)前言(引言)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①(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这其中主要包括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谈到娱乐化,尼尔.波兹曼②的名言似乎将要成为一种预言,我们一定要阻止其变成电视发展最终的命运。他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眼下,一部分媒体对于花边新闻的追逐趋势呈现出一种热衷沉迷的状态,竭力制造出种种娱乐的噱头来哗众取宠,靠播发一些离奇古怪的绯闻来吸引大众的眼球,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甚至有电视台原生态播出境外节目。一些道德约束和视觉冲击力超过了大众能接受的底线。娱乐节目的过量与过度甚至泛滥,只会让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收视行为和心理预期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伤害。大众媒体从业人员都应该懂得,媒介即信息,即娱乐,但媒介最重要的却应该是教育功能。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任何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节目都可以成为“教育片”。大众媒介能够提供给大众准确真实的信息,解疑释惑,也可以给大众提供娱乐。媒介或多或少都会有娱乐性。所以说观众参与选秀节目也许反映了中国民主进程的一种表现,观众看着也觉得新鲜,参与的热情度高涨,兴奋感增强,对电视娱乐节目的盼望度提高了。也有人指控说,观众每天工作了八个小时后,在疲惫不堪的状态下,需要的仅仅是放松与欢乐。这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他们认为限娱令③不应该剥夺人们放松娱乐的权利。但是这里我们谈的则是娱乐化的过度过量行为。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④认为,上世纪50年代电视及电视节目刚刚问世时,电视人和公众关注的是文化,大家一致追求的是有文化意义的产品并力求于培养公众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