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年第30届奥运会58公斤级举重决赛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答案]A[解析]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和神经中枢受到损伤。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答案]C[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是()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受到刺激后,膜内外发生电位变化,表现为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4.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跑步是一种后天性行为,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跑步的过程还涉及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维持体温恒定的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等。5.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A.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B.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C.细胞膜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D.细胞膜内外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没有电位差[答案]A[解析]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局部电流的形成是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仍然是内负外正,兴奋部位变为内正外负,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6.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完成传递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能从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故选A。二、非选择题7.如图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F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在该处发现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的神经纤维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_______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答案](1)→→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反射神经递质(3)外负内正(4)D、E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前一种反射属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