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66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根据<<兰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高中课改实际,特制定本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大板块构成。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必须坚决执行,不得挪借他用。共23个必修学分。一、课程内容(一)研究性学习主要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实施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领域方面的应用。可研究的内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开放利用、天文地理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第二、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涉及对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思想道德观念、法律制度、人口科学、文化演变等问题的研究。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社区管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第三、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三种关系的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二)社区服务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为社区成员进行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劳动和各种义务活动等。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4.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建设的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三)社会实践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1.军训: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2.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值周班制度;3.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建设安全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观察、调研活动;4.学校传统活动:如艺术周、校运会、成人仪式等;5.社团活动:参加1—2个团委、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或参加学校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学习等。二、课程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和初步能力,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