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课件制作:南宁九中赵艳萍一、环境描写的含义及其分类1、环境描写的含义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2、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1、社会环境2、自然环境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社戏》自然环境描写2.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社会环境描写二、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一天,小明拿着外婆给自己做的新棉衣,高高兴兴回家去,路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水里,一群人站在岸上指手划脚说着什么,小明顾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上来,并不容分说给他穿上棉衣。”环境一:数九寒天,雪花纷纷扬扬,呼呼的北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天快黑了,小明疾步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救命’的声音……(英勇救人)环境二: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丰收的田野上,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一群农村小孩在冬泳教练的带领下正在热身,为两个月后的冬泳比赛做准备。一个孩子已经下水……(行为鲁莽)思考:探究:“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鲁迅《故乡》(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作用: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________________“天气未及正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智取生辰纲》烘托一种热得令人鼓噪的气氛,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发展。“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我”对故乡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突出主题。小结:写景的位置1、在开头:渲染某种气氛,交代故事背景,为情节发展做铺垫。2、在文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在文末:揭示主旨,升华主题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下文情节。5、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6、突出中心思想;升华主旨。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中考链接示例一:⑨胡小兵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的。屋子里的人都不再乱哄哄的嚷嚷,而是把注意力都送给了我和胡小兵。那时,屋内寂静无比,楼外是北风疯狂的尖唳。(2011南宁《那年冬天好大雪》)23.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案:这是一处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1分),用室内的寂静与窗外的北风怒号,反衬出“我”在借与不借之间的矛盾心情。(1分)(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示例二: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