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词: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摘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靠的不是“师威”,而是与人相处的艺术与技巧。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树立好形象,多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维护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成就理想,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传统观念中,许多教师都这么认为:“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救的蒙恩者,身为教师,就该有师道尊严,宁可给学生一颗好心,也不能给学生一张好脸。”殊不知,他们对学生“威严”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挫伤了学生的情感,结果学生背师而行,他们却在感叹:“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实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靠的不是“师威”,而是与人相处的艺术与技巧。特别是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在经营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到关建性的作用。所以想要让学生走近你、信任你,甚至成为你的朋友,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努力做好以下的几点:一.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为一位教师,我们要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言行在学生的成长中,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是一个崇拜偶像的时代,他们不仅仅崇拜像周杰伦、刘德华那样的明星,还崇拜自己所敬佩的老师,在思想与人格,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他们或许会把自己崇拜的教师作为模仿与学习的对象、奋斗的榜样。所以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就必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生活情操、对工作的高度的责任心去感化、影响、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身上领略到“真、善、美”的内涵。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同时,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对工作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对生活要有积极乐观、永不言败的精神,用积极的行动来影响学生。第三,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过人的才华,精湛的技艺,以知识的力量来带动学生。最后,教师还必须待人亲切、热情、和蔼、诚恳,信守承诺,乐于助人,以人格的魅力来感召学生。总之,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面旗帜,只有树立起好的形象,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人格魅力,有魅力的教师自然就会博得学生的喜爱。二.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用心与学生沟通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心理与生理发育还不够成熟,他们思想、情感,言行的控制力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容易出现迷惘、困惑、冲动等现象。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对他们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专制方式,使子女对他们产生逆反与敌意的同时,也在彼此间垒起了一堵厚厚的墙,阻断了他们间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中,留守子女较多,他们在生活中极少得到甚至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情感上的孤单、生活上的无助、学习上的压力很容易使他们走向情感与生活的分岔口。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主动地承担起“解惑”的角色来,努力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以便及时发现他们的内心理需求,好在思想上帮他们把方向,以实际的行动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一抹阳光。(1)要想使师生间的沟通彻底、顺畅,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学会倾听。只有积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教师才会更直接地走近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愿望,这样教师才能够从根本上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2)我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与学生沟通,教师还必须付出“真诚”。教师与学生之间毕竟有身份上的区别,传统的心态使学生对教师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能一开始就会把教师当作自己信任的朋友。我们唯有转换角色,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真正地走进学生的生活,多与他们接触,多关心留意他们,以真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