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说课于小红一、说课标:《最大公因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这一版块,这部分内容属于第二学段,课标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目标要求是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二、说教材:公因数以及最大公因数是在本册书第二单元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四单元再次引入最大公因数的目的,主要是为今后的约分的学习做准备,同时为有关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因此,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先给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了概念的本质,然后探索它们的求法,最后在解决问题应用中体会它们的现实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说学情由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用乘法算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没有困难,但因为相隔两个单元,个别学生知识上可能有所遗忘。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故知新的环节。三、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再通过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四、说学法:由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而五年级的学生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支撑。因此,在引入公因数和做大公因数时,加强了思维的形象性,充分利用集合圈是抽象的概念能具体感知,直观显现。五、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经历探究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方法的过程,并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渗透集合思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学难点:会正确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进行铺垫。1在课的开始复习了什么叫因数以及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通过小活动唤醒学生的旧知,以便于更好地过度和接受新的知识。(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1、例1的教学利用学过知识让学生独立汇报8和12的因数,从中找出公有的因数,进而利用集合图,让学生填数,帮助学生抽象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概念,同时也渗透了集合思想。这样从概念到表象,再从表象到概念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增强学习效果。2、例2的教学我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主要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互相启发中交流方法,并学会在比较中择优。便于学生学习方法多样化,以及力求解决问题最优化,同时,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总结经验。3反馈练习:鼓励学生学会用最简方法找最大公因数。4观察: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此环节进一步明确两个概念间的关系。(三)应用知识,巩固练习。1、做一做1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同时,也验证刚发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达到一题两用的目的。2、做一做3题。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一是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二是两数互质。(四)反思回顾,提升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能用自已的语言非常清晰的总结出自已的收获,并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七、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