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确定位置》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46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和成功体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师:同学们,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对吧?生:对。师:朝你的朋友看一看。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我们就来做一个“我能说出朋友的位置”的游戏。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在本上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朋友现在的位置,并用这样的句式表示出来(课件出示“我的朋友坐在,他(她)是”)。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猜一猜,看看根据你的描述,大家能不能找到你朋友的位置。好,开始吧!(学生动笔。)师:写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根据这些同学的描述,我们能不能找到他的位置?2.揭示课题师:刚才在游戏的时候,根据大家的描述,有的位置我们很快就猜到了,而有的位置却不那么容易,这是为什么呢?生:有的说起来很麻烦。师: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为新知教学提取感性元素。尽可能挑起矛盾冲突,引发学生学习新知、探究新知的热情和动力。)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1.认识“列”和“行”师: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小红班上同学的座位图,看到小红了吗?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红的位置呢?生:可以说小红在第3组第2个的位置。师:嗯,除了我们常说的第几组第几个,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还常常用“列”和“行”来描述一个人或物体的位置。(板书“列和行”)师: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生: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师:说得真好!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列和行)师: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人们习惯上从观看者的左边数起,第一竖排是第一列(课件演示),那么下面就是——生:第2列。师:在确定行时,人们往往是从前往后数,那么这里就是——生:第1行。师:这里呢?生:第2行。师:(课件依次在画面上注上各列各行的标志)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列”和“行”,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确定“列”和“行”的?(“列”和“行”的知识对学生而言,属于经验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直接采用讲授的方法加以介绍,简练、高效。)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第一层次形象直观师: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红的位置吗?生: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师:找到小红的位置了,小娟的位置又是多少呢?生:小娟的位置是第5列第4行。师:小强呢?生:第1列第4行。刚才同学们都能对着图用第几列和第几行说出三位新朋友的位置,那下面老师变一个魔术,看你们还能不能找到他们的位置?3.探究在方格中用“点”来表示位置第二层次抽象为方格纸(1)从主题图中抽象出方格及小红的位置。学生观察:在主题图课件中小朋友位置上闪现方格,然后隐去图中的小朋友,只留下小红“点”的位置和方格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小红的位置在哪里吗?学生回答:小红的位置在方格中用第3列第2行的交点来表示。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呢?学生回答:在方格中先找到第3列,再找到第2行,然后用它们的交点(课件闪烁这个点)确定小红的位置。板书:(点)教师:真棒!小红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2)教学用“点”表示小娟、小强的位置。(课件返回到主题图)教师:那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吗?在方格纸上试一试。指导学生在自己的方格中标出小娟和小强的位置,然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4.引发矛盾,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老师这儿还有几个位置想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