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代兴红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2课《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2.师:老师先在黑板上书写“萧红”,她跟今天学习的课文有什么关系。你了解她吗?再书写《呼兰河传》,这本书又跟今天的课文有什么关系?最后书写“回忆”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跟课文有什么关系?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她都回忆了童年的什么呢?请大家去文中感悟吧!二、初读感知:1.指名读课文:认真听并纠正他读错的地方。2.认读词语:蚂蚱蚂蚁铲地韭菜蝙蝠谷穗玩腻了毛嘟嘟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祖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三、细读感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完成下面的问题自学提示:(1)用——画出表现作者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的句子。(2)用﹏﹏画出表现祖父慈祥的句子。2.学生汇报3.从作者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让我们感受到她童年生活是快乐的,自由的,她的心情怎样?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师:是呀,能这么无忧无虑地玩耍多么令人开心啊,所以在作者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明亮的,美好的。连它们都是自由的,还有谁是自由的?(1)反复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发现?(2)既然作者反反复复地写,就让我们反反复复地读一读。4.在这篇文章里还有反反复复的句子,请找到读一读。5.你从哪里感受到祖父是慈祥的老人?师:小时候,作者的生活是如此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你猜测一下长大后她生活是什么样的?师介绍:但长大后的萧红并不快乐,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香港,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师: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同学们,记在哪里了?四、总结:当我们了解了萧红的经历后,相信大家对本课有新的认识,课后读一读《呼兰河传》板书设计12《我和祖父的园子》活动无忧无虑植物动物